首页 新闻 社会 正文

摆脱贫困后,他成了继承人

2020-09-16 13:58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普尔市内尼彝族自治县梅子镇素有 "大水呐" 之称,而住在博爱村寨的王兴友则是索纳和大户型的继承者之一。


王兴友一家三代都会吹索纳,他深爱着这台乐器。此刻,他正坐在新居前,和他的兄弟王兴仁一起学习索纳曲调,学习芦笙。他感情用事地说:" 现在天好了,我们终于有时间做我们喜欢做的事了。


原来,在脱贫之前,坡村是一个交通堵塞的小山村,山川阻隔了人们探索外面世界的道路。村民们教育水平低,思想落后,住在茅草屋和叉子里,种植的玉米和小麦不够吃,更不用说发展了。随着摆脱贫困的关键号角的敲响,博爱村民群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宽阔的水泥大道直走到房子门口,摩托车和汽车在村子里自由行驶;水管直接进入房子,一拧水龙头,水流就很吵;干净明亮的新家,干净卫生的冲厕所,房子旁边的果树被坚果、芒果、咖啡和猪、鸡、鸭等关在储藏室里。我们清楚地展示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国家的美丽画面。

image.png

因为缺技术,缺资金,孩子上学等困难,王兴友一家被评上了档案保持者。通过几年的帮扶,新房建起来了,产业发展起来了,孩子上学方便了。更值得骄傲的是,2019 年,父子俩申请成为县级‘唢呐,大户’非物质文化传承人,责任和义务让他有了学习的动力。在梅子镇,除了唢呐,芦笙,三弦也是男女老少随手可得的民间乐器。王兴友不仅会吹唢呐,还会做芦笙。他的芦笙身轻,嗓音明亮厚重,使用寿命长,慕名而来的人不少,每个芦笙 300 倍 500 元。平时,三五好友在酒中相聚半晌,还会跳上几个音符的 "八折歌" 顺江边。农闲时,寨子里的文艺小分队常聚在一起研究曲谱,唱词,大山深处常飘出动听的唢呐,芦笙,调和村民们欢快的 "阿书斋"。


王兴友说:" 党的政策是好的,啊,不仅要帮助我的家庭摆脱贫困,使我的爱好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才能,而且要增加我的收入。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学习更多的技能,把索纳吹出山里。


生活富裕起来,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。梅子镇也致力于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,每年都会为群众举办多次的民间舞蹈训练活动,为群众举办三弦琴等民间舞蹈训练活动,以及民族民间游戏、文艺舞蹈比赛等,呈现出歌舞平缓、民族团结的繁荣景象。




责任编辑:萤莹香草钟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国际中文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